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
子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徐长发研究员主持的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已被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社科基金国家一般项目)。
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深入开展,总课题组将依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劳技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技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总课题组秘书处。在“十五”规划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研究力量,落实课题研究任务,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现将子课题(实验学校)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课题研究设计思路和要点
1、指导思想:
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取代不了的,它具有自身的特殊质的规定性。劳动技术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劳动技术教育是“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德、智、体、美、劳”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统一,劳动技术教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能力和创造的集中体现。劳动技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形式。
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义务教育法》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在国外,劳动技术教育(尽管在称谓上可能有所不同)也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如:联邦德国的劳动技术教育、英国的“技术与设计”课程等;许多国家都对这一课程进行了相应的立法予以保障实施。如何确保课程能够在不损害教育的传播文化和价值观的长期目标的情况下回应新的社会关注热点?如何在技术成为普通文化一部分的情境下重新确定核心课程?国家的意志、教育方针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上,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和针对性,“重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已是国际社会的重要关注点。
本课题是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基础上的继续研究和深化研究,是专业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民间群众学术团体相结合进行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改革研究实验。“十五”规划课题研究实验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并且建议继续深入研究。认为: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科学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略,总结和探索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基地)”的功能作用,发挥其实施素质教育主体实践基地的作用,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健康、稳定和创新发展,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十一五”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根据,既是针对国家现实需要,同时又是面向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研究思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实践的力量、科学精神促进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认识,特别是对劳动技术教育的正确理解。研究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行性、规范操作和有效实施途径;遵循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和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创造的指导思想,开展积极、实效的科学实验研究活动,引导克服教育教学的迷茫和混乱,推进素质教育和谐发展。
3、研究目标
在全面总结新中国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与发展经验和“十五”规划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开展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重点研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模式以及三个学段的教学衔接问题;建立完整、科学、合理,且面向未来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形态和教学体系,以指导基层学校的实践;促进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基地)与学校教学的结合,强化模式的成熟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探索,建立一个合理、稳定、长远的运行和发展机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技术教育、技术素养形成的教育生态体系;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促进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
4、选题创新点: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无“课程标准”、无序的情况下,创建新的课程实施模式和劳动技术课程形态,构建促进青少年创造力形成的长效教学机制,发展和完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的劳动技术教育现状调查;
2、新时期劳动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关系研究;
3、劳动技术教育与青少年创造力发展问题研究;
4、小学、初中阶段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规范研究;
5、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
6、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7、区域劳动技术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8、中心(基地)集中教学与学校分散教学的研究;
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可行性研究
10、综合实践活动与劳技教育关系研究
11、劳动技术教育师资培养与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12、国外(境外)劳动技术教育合作研究;
13、城乡劳动技术教育资源统合机制研究;
14、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推进策略研究。
三、关于申报子课题(实验学校)的说明和要求
1、总课题组所列研究内容,既可理解为是子课题选题,亦可理解为是研究范围、方向的引导。申报者可根据本人研究基础、条件和研究兴趣按题申报,或按照引导范围,具体设计子课题(一级或二级)选题和研究内容,报总课题组审批。
2、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和地、市组织协调本地区教科、教研及一线学校校长、教师,形成优势研究(实验)组合进行申报。
3、子课题(实验校)项目负责人原则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级、中教高级、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较高的科研组织指导能力,能保证参加经常性的课题研讨活动。
4、子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子课题。课题负责人一旦获批承担课题,应遵守各项承诺,按期(1—3年内)完成研究任务。研究成果应力求符合学术规范,有所创新。子课题最终成果要求必须包括研究报告、论文或著作。
5、申报者请认真、如实填写“课题申报表”(可从网上下载或向秘书处索要。网址:www.laojijiaoyu.cn),并经所在单位(学校)审查盖章(学校须报上一级教育科研、教研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一式二份,报总课题组秘书处审批。
6、子课题受理申报时间从2007年1月25日起至2007年3月20日止;逾期不予受理。总课题组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子课题(实验校)、下达批准书并对子课题研究提出协调或指导意见。初定2007年二季度召开总课题开题会(时间、地点待定)。
《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总课题组(代章)
2007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