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关闭 用户登录
  • 帐号: 注册新帐号
  • 密码: 忘记了密码
  • 陈晓慧 “缝沙包”教学设计
  • 2010-3-19 浏览() 【
  • 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陈晓慧

      示范教学法是用直观的形象、图片,现场操作等方法,给学生做示范。示范教学法是直观教学法中的一种,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掌握得快,也不易忘记。
      中国自古就有“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的说法。所谓身教,就是用行动示范,可以说是示范教学法最早的应用。目前在班级授课制中,学生到生活中学习技能的机会较少,示范教学法由于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认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示范教学法就是给学习者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凭借丰富的信息,在其大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加工信息,形成新知。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
      示范教学法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与技术学习,习得的是技能,是人类的经验,就决定了这门学科更需要示范。运用示范教学使学生了解技术的要领和方法,能有效地缩短掌握技能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示范教学法进行教学?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作品示范法
      作品示范法是指老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之初,首先给学生出示现成的作品,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表象,引发学生制作的兴趣。如学习编织部分时,可以出示各式各样的编织品,除了生活用品,还有很多具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如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中国结,这些使学生对编织形成感性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想要动手做一做的心理趋向。或教师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或收集图片、录像、投影等,准备好一组与课时制作内容相关的材料,并注意多样性。如上《制作小火车》时教师收集到了蒸汽列车、内燃列车、高速列车、磁浮列车等图片。这些材料用在课的起始,能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引起注意,激发制作欲望。
      也可利用制作好的成品,让学生说说作品的构成,需要哪些材料,分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为后面的制作做好铺垫。或出示成功作品与不成功作品,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少走弯路,揭示制作难点,方便孩子掌握制作方法。
      作品示范法的原则:
      1.审美原则 追求美是人的本能,教师示范的作品,应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形成动手实践的内驱力;丰富的作品,使学生形成美的意象,埋下创新的种子。反之,教师的示范作品不精彩,就会适得其反。
      2.发展的原则 教师的示范起引路作用,启迪孩子思维,不能以示范作品为框框,僵化孩子的思路,要留足孩子发展的空间,鼓励其不断创新,使其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过程示范法
      过程示范法是指给学生现场展示制作的所有过程,或部分过程,让学生进行模仿。模仿制作是通向技术世界的最初台阶,为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制作方法、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较便捷的途径。过程示范法有两种形式:
      第一、一步一步带着孩子完成。对于初学者,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对课本中的介绍或说明还缺乏理解能力,需采用这种方法。如学生刚刚学习纸工,对材料上的粘贴面,山线,谷线等知识还缺乏了解,这时,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便于学生较好掌握纸工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揭示过程中的主要步骤。是指不需将每个步骤都进行示范,仅对制作中的难点,进行示范。
      如学习剪纸时,要剪出对称画面,将纸折叠后,要注意设计的图案的位置,以免剪好时两部分断开,教师可示范如何画图,图的位置,该怎么剪才能形成对称的画面。
      再比如《可爱的纸偶》一课中,要求学生学会制作一个类似的纸偶,怎样能让学生创造性地制作一个纸偶呢?可用过程示范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出示一个纸偶丁丁,让学生观察纸偶丁丁,看一看他由哪些部件组成,想一想各个部件是怎么做的。学生在知道了基本制作方法后,我出示了几个不同形象的纸偶:小公主、小女孩妞妞、小狗、圣诞树、多脚虫、小丑。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漂亮的纸偶。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纸偶在身体的各个部件、制作方法和丁丁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丁丁身体里的圆片在妞妞身上变成了心形的,丁丁身体里的圆筒在小丑身上变成了长方体。我紧接着问:你想做什么形状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想剪花瓣形的纸片、有的想做棱形的纸筒……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然后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尝试剪不同形状的纸片,粘不同形状的纸筒。同时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尝试之后,请学生介绍好的制作方法,在技术上给全班以提示、指导。经过这次的过程示范活动,学生知道了制作纸偶时不必拘泥于一类材料、一种形状和一个方法。有了这样的创新意识,再来进行整体的设计就不难了。最后学生的设计让我耳目一新,有的想做一个小女孩、有的想做一条威武的巨龙,还有的说想做一只四肢分开的小猪……。这一环节中,我利用示范教学,点燃了孩子创新思维的火花。
      过程示范法原则:
      1.指向性原则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不强,教师在示范时,语言要清晰、简练,重点突出,有明确的目标,条理要清楚,让学生听明白。
      2.规范性原则 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在示范时,动作要规范;语言需准确,不能模棱两可。只有教师规范的操作,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
      三、同伴示范法
      学生在完成作品时,总是有先有后,先完成的就给后完成的同学起了示范作用,鉴于人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能力比一般同学强。在学习过程中,让能力强的学生给其他人示范和帮助,将会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的资源,这样的示范有时具有教师示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会切实地解决一些同学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在《绒球玩具》一课中,有学生说:“老师,我这个小动物的耳朵粘上去怎么就剩一点点了?”老师马上说“请同学们停一停,这位同学遇到困难了,他做的耳朵粘不上去,谁帮他想想办法?”这时有同学马上回答:“把耳朵延长一下,粘到毛绒的侧面”,“老师,动物的四肢怎么做啊?”马上有同学解答:“画一个。”“把铁丝缠上毛绒,弯出形状来。”“彩绳子编出动物的四肢。”孩子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时是老师无法预测的,孩子的这些体验是很珍贵的资源,同伴示范作用是老师无法替代的,老师就根据现场情况,将学生这种自发的、无组织的珍贵的资源,通过引导,有效地加以利用。
      同伴示范法原则:
      生成性原则 同伴示范与作品示范、过程示范不同的是,前者是在老师的预设当中,而后者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设式教学相比,其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只有在教学情境中及时对教学进行感知、判断和操作,按照在教学情境中生成的问题和过程特点动态地设计教学方案,并将成果适时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学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并引导着教学走向深入,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知识的生成和发展。
      实践原则和创造原则是示范教学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很大程度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离开了活动,劳动与技术教学就变成了纯知识性教学,学生不参于劳动实践,就不会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也无法形成劳动技能,获得劳动体验。因此,实践性是劳动与技术是示范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教师在示范教学时,应具有创新的意识,为学生作好表率。
      总之,示范教学法在劳动与技术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当然,示范教学法在教学中,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如果能将此种教学法与自主学习法,小组协调法等结合起来,将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 返回顶部】 【关闭】 【打印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 登录 现在有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标题:
  • 内容: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版权所有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4884号-3 技术支持: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