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吴大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小金工模仿制作里的教学内容,属于技术初步。技术的学习需要从模仿入手,通过模仿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物品的制作方法,了解工艺的基本流程,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徒手及正确安全使用尖嘴钳将铁丝按一定规则盘绕,制作出美观实用、造型各异的果盘。果盘也是家庭必备的用品,本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掌握简单技能为实际生活服务的平台上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理念
本课力求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下,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动手操作实践,勇于改革创新,去体验合作探究、动手创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图片展示,激趣导入;2.自学讨论,讲解演示;3.分工合作,动手体验;4.评价总结,延伸拓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徒手及正确安全使用尖嘴钳将铁丝按一定规则盘绕,制作美观实用、造型各异的果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果盘的制作过程,并通过评价对作品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制作出富有创意的果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探究、动手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4.行为与习惯:养成认真、细心、精确、严密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注意操作安全,具有自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掌握铁丝盘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出造型各异、富有创意的果盘。
难点:细铁丝固定盘绕后的粗铁丝。
五、教学准备
粗细铁丝、细铜丝、彩色护套电线若干段、尖嘴钳25把、课件、范作若干、小篓子、药箱等。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想不想看看,大家请看,(课件出示)同学们,这些日常生活用品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些用金属材料做成的果盘都很精致、美观、实用,老师自己也做了一些果盘。(实物展示)同学们、这节课想不想跟吴老师一起来学习制作果盘,做好了可以带回家使用的哦,爸爸妈妈肯定会很开心的,一定会表扬你的。(板书:制作果盘)
(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着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果盘图片和我亲手做的大果盘,我用心创设一种和谐、宽松,蕴含美感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心情的放松,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循序渐进的激发起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
(二)自学讨论,讲解演示
1.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8页,自学一下第28页中制作果盘所用的方法和步骤。
2.师:通过自学你了解了制作果盘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想一想,制作时分成那几个步骤。(出示课件)
交流板书:(分别板书:盘绕外形、固定内部)
第一步——盘绕外形
第二步——固定内部
3.师:接下来我们再跟着录像中的老师来学习,怎样制作果盘,请同学们仔细看好每一个步骤。并且思考一下哪一步难度比较大(播放录像)
4.师:看了录像以后,你觉得其中哪一步难度比较大?(教师示范)。
5.创新设计:教师出示并介绍范作,你还见过其他形状的果盘吗?你想怎样设计呢?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想象,设计出新造型。
6.教师简单示范。并要求每个组做好一只规定的果盘和再设计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一只果盘。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录像演示、教师引导、一步步、一层层深入了解果盘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力求让学生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同时我也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能不能尝试做一些有创意的作品,最后确定在金属丝的选材、果盘的外形上去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思索,去质疑,去探索,去创新,创意是教学艺术的灵魂,一百个孩子,就会有一百个想法,就会有一百种创新,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创造出更好更美的事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发扬创新精神。)
(三)分工合作,动手体验
1.师: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按捺不住了,很想亲自动手实践一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但是别急,老师还要提三点要求,请同学们看一下。
出示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人人参与,团结合作,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作品。
(2)使用尖嘴钳方法得当,铁丝不要伤到自己和别人。
(3)作品要牢固,美观,富有创意。
同时老师还设了三个奖项(最佳精工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准备了一些奖品,同学们一定要加油哦。
2.同学们分工合作一起动手制作果盘。
在优美音乐的配合下,大屏幕播放果盘的制作录像,用以营造舒适环境的同时,教师相机指导。
(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舞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比赛的形式分小组合作做果盘,能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总结,延伸拓展
1.学生将做好的果盘以小组为单位挂到黑板上。
2.自评和互评,按出示的评价标准来投票。(课件出示评价表)
3.说一说投票的理由和请得票较少和最多的小组来谈谈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引导说出还有那些差距或提出一些改进、完善的建议和意见。
4.颁发奖状:最佳精工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同时也要关注没有获奖的小组,进行鼓励,鼓掌祝贺。
(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评价,传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作品,对结果获得的过程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推理、情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都被排除在外,使学生无法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但这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更应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引导学生在成功之余,戒骄戒躁,精益求精,巩固质量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5.总结本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盘绕铁丝的方法制作果盘。同学们都发挥了丰富的想像力,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设计制作出了那么多牢固、精致、美观富有创意的果盘。课后请同学们去寻找一下生活中还有用品是用盘绕的方法制作成的,同时你还能用盘绕的方法制作出更多更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吗?只要你肯学肯做,你一定能成功的。
板书设计:
制作果盘
一、盘绕外形
二、固定内部
教学反思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制作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伊始,我就出示几款造型各异的果盘,供学生欣赏。学生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被激发,从而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中。整节课氛围宽松、民主,充满了愉悦,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二、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有一个格言是这样说的:“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一个“精”字,突出一个“动”字。有一名叫王浩的学生,他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缺乏自信心,但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在课堂上我创造机会让他上台和老师合作示范,树立他的自信心。这种做法能激发全班学生都喜好上劳技课。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有位家长说:“学校现在开设的劳技课,不是我们以前学的农基课。学习它,不仅不会影响孩子其它文化课,反而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三、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中,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发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充分关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模仿制作的基础上能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人。